Member-only story

香港反修例事件的始末

More Less
3 min readSep 18, 2019

--

因為台灣的一起殺人案件(香港男子陳同佳謀殺台籍女子潘曉穎),逃犯逃回香港,而香港跟台灣沒有引渡條例,無法將陳同佳引渡回台灣受審。香港執政當局從2019年3月開始,準備修改逃犯條例,允許將在香港的逃犯引渡到中國大陸。因為香港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也適用於台灣。但是這一個修例的草案,在香港民間引起強烈反彈。

民陣從2019年3月31日開始就組織抗議遊行。起初的兩次遊行,因為人數不多,並沒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2019年3月31日,民间人权阵线发起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的首场游行[51]。大会统计共有1.2万人参与,警方称高峰期有5,200人[51]。4月28日,民间人权阵线第二次发起反对修订草案的游行[52]。民间人权阵线称有13万人参加,警方指最高峰有2.28万人,皆创下2014年雨伞革命以来的民主派游行纪录[52],亦创下林郑月娥上任以来的纪录[53]。到了5月,最少200间大专院校、中学和小学的校友、教职员或学生发起反对修订草案的联署[54]。6月6日,法律界人士发起黑衣游行,抗议修订草案[55]。发起者估计有近3,000人参与,属香港回归以来最多法律界人士参与的游行,警方称高峰期有880人[55][56]

6月9日,民间人权阵线再度发起示威游行,抗议修订草案。這次遊行,組織者宣稱參加的人數有一百萬,從而引發了全球關注。但是特首林鄭月娥第二天回應,表示感谢市民表达正反意见,将继续推动四方面工作,拒絕做出任何讓步,6月12日還是要如期把草案送交立法會二讀。這樣就引發了6月12日民眾包圍立法會,阻止草案送交立法會表決,最高峰時人數有4萬人。6月12日當天爆發了警民衝突,警察釋放了催淚彈,橡膠子彈和布袋彈。警方逮捕了一些示威者。這也是各方要求撤回6月12日暴動定性,和釋放示威被捕人士的由來。

迫於各方壓力,也有說是來自中央方面壓力,6月15日,林鄭月娥宣佈“暫緩”修例。不過由於6月15日,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的梁凌杰坠楼自杀身亡。6月16日,香港又爆發了兩百萬人上街的遊行,要求全面撤回送中條例。之後還發生了幾起包圍警察總部,围堵税务大楼、入境事务大楼和湾仔政府大楼等政府合署的事件。

7月1日,示威者衝入立法會,并涂污區徽,塗鴉了很多標語口號。之后港府就开始以谴责暴力为主线。

之後林鄭道歉,暴力衝突依然不斷,還發生了7月21日元朗涉嫌黑社會有組織的襲擊平民事件,而警察的缺席,導致警民更加對立。831警察在太子站打人更加使得對立加劇。

進入9月,眼看中共建政紀念日臨近。9月5號,林鄭宣佈徹底撤回條例修訂,但是民間抗爭依然沒有停止。8月30號,多人被抓,包括黃之鋒和周庭。

香港人處在全球對抗暴政的最前線,對於是不是應該堅持和平抗爭一直有爭議,但是和平請願政府置之不理的情況下,有限度的暴力似乎也是沒有別的辦法的事,被判暴動罪要判十年徒刑以上,很多香港人是拿自己的前途堵上香港的未來,實在也無法說他們不能這麼做。站在香港人的角度来看,一些人把这次抗争当成是香港最后一次抗争,输了就什么都不剩了,所以一些人拼了命也要上街。

--

--

More Less
More Less

Written by More Less

自由撰稿人,时评人,平等公义追求者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