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白左”从哪里来?相信“白左”叙事的人向何处去?

More Less
15 min readFeb 21, 2021

--

版权声明:本原创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有媒体想要引用作为其他用途,请联系原作者 twitter: @moreless 并注明出处

虽然2020年大选已经落下帷幕,结果也已经尘埃落定。但是在中文社区中,“白左”这个词,依然是一个被高频使用的词。在最近热度很高的clubhouse里,白左作为一个贬义词,依然被反复提及。

比如耶鲁某教授,张口闭口就是周围的白左教授把他怎么怎么地,也许知识调侃。也有德国老雷自嘲自己就是白左,让大家都来骂他。

那么自从2016年大选以来,“白左”这个在华人社区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贬义词,到底是怎么来的,又代表了什么含义呢?

“白左”概念的诞生:
始于中国网民对“西方”问题的理解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大陆的知识界,自由知识分子思想有一个转型。即从传统的古典自由主义,转向了自由意志主义,或者叫自由至上主义。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推崇以哈耶克等所谓的奥地利学派为代表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推崇小政府,绝对的自由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不相信有所谓的“社会正义原则”。哈耶克针对的是公有制制度,但是未免有些矫枉过正。

从90年代开始,大陆整个社会逐渐抛弃了理想主义,出现了信仰真空。同时也迫于政治局势的压力,开始一切向钱看,这也就导致了犬儒主义的盛行。最常见的说法,比如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大陆知识界右翼化的结果,就是推崇“你穷是因为你不努力”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对社会公正的议题基本上是漠视。

大陆的犬儒主义发展到极致,就是在2010年左右,诞生了“白左”这个名词。“白左”是一个产生于中国土壤之上土生土长的概念,并经过价值观输出到了西方世界。

根据传播学研究者方可成的考证,“白左”一词最早是由人人网用户“李硕”开始使用,李硕2010年在人人网发表了题为《西方的“白左”和中国爱国科学家的伪道德》的文章。文中指责一些解放初期回中国的科学家虚伪,趁机也指责“白左”虚伪。

不过就这也阻挡不了天朝的知识精英呼呼的往美国跑。古人云“来而不往非礼也”,天朝不但在物流上被美帝非礼,一船船的货真价实的商品运到美国去,换来的却是堆积如山的冥币(见《人民币?人冥币!》),人流上也被美帝非礼,一飞机一飞机货真价实的的知识分子运到美国去,换回来的是零星的“爱国科学家”以及更为罕见的“白左”,前者以钱学森、钱伟长、萧光琰为代表,后者以阳早、寒春夫妇为代表。这又印证了两句古话: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由自由世界回到天朝的“爱国科学家”有三种:1不得不回国,但是脑子拎得清的投机者,比如钱学森,这种人是人精,混的比较好,但是人数非常少。2一腔热情主动回国且生命力顽强的,比如钱伟长,这种人不通世故,以致被斧头帮迫害,最后…

--

--

More Less
More Less

Written by More Less

自由撰稿人,时评人,平等公义追求者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