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文理之争又起:文科生太多导致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More Less
Apr 17, 2021

--

日前,央行公众号发表的一篇工作论文《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里面有一句话,“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引发争议。作者还是四位经济学博士。

文章认为,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认为应该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和入学中的困难。在后面的诸多建议中,有一条是促进教育和科技进步。提出的一条要求是要重视理工教育,理由是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重理轻文的态度也太明显了。这篇文章重点在于介绍解决人口问题,所以其观点在于学理工科的人更有利于提高生产力,能够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其潜台词就是文科出身的人并不能创造更多价值,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

我们知道,八十年代改开以来,大陆比较重视实用主义。也由于前朝学习文科比较容易犯错误,学界也在开始反思。而理工科学生,主要是按部就班,不涉及意识形态,听话就好。主要目的就是投入生产,所谓的“工具人”。导致学理工科比较吃香,也更容易获得较高的收入。所以在大陆开始流行一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大概意思就是说,学理工科容易找到工作,比较容易解决生计问题,也容易改善生活。而且实干兴邦,学理工科能够带来实际的功效,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立竿见影。那时候有本杂志,叫《中学生数理化》,一些科学家经常登上封面。

而且中学里面分文理科,对学好数理化没有什么信心和兴趣的会去选文科,背政治课则比较费脑细胞。

重视数理化,轻视文科,导致一部分理工科背景的学生,人文素养欠缺,缺少逻辑思维的系统训练(虽然其实文科的科目里对逻辑的训练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也不强)。不过现在现存的基础教育体制,高等教育里面,已经比较重视数理逻辑训练。理科生以后无论转到哪一行,其数理能力都是可以带来受益的。

另外,很多知名企业的创始人,像微软,谷歌,脸书,百度的创世人,多是学工程的出身。他们对于改变现代人的生活影响很大。而另外很多从事基础理论学科研究的科学家,如纳米,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分布式计算等学科的科学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但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人有情感需求和精神追求。所以从事人文学科的人,以及人文类的知识分子,给社会发展提供建议,给现代人提供精神食粮,给人生提供指导,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仅仅学好数理化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更多的人文艺术修养和文化层面的知识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以及人生阅历来培养。一些理工生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看问题容易简单化,即非黑即白的二元化看问题,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容易有偏差。容易给人带来木讷和迂腐的感觉,类似于美剧生活大爆炸里面Sheldon那种比较ner…

--

--

More Less
More Less

Written by More Less

自由撰稿人,时评人,平等公义追求者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