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野百合也有春天》

More Less
5 min readMay 8, 2020

--

《野百合也有春天》,来自于罗大佑1982年所创作的歌曲。

这首歌传唱多年,被翻唱为无数版本,早已是公认的传世经典。翻唱人名单有:潘越云,殷正洋、苏芮、孟庭苇、永邦、林志炫、阿桑、水木年华、小娟&山谷里的居民等,名单还有很长。

话说这首歌原本早已写好谱曲,填的是英文词,只是一直没有发表。1982年,罗大佑替电影《野雀高飞》创作配乐和插曲,读到剧本有一段标题是《野百合的春天》,他用这个意向当歌名,很快写出了整段副歌。没想到录音当天,导演和歌唱者潘越云到了录音室,罗大佑却忘了,歌词还没有写完,赶到现场,仍然只带了半首歌词,匆忙之中,硬着头皮才把歌写完,只能脑中冒出什么写什么。所以跟其他一些他创作得比较细致的作品比起来,这首歌的歌词略显粗糙。

仿佛如同一场梦,我们如此短暂的相逢/你像一阵春风轻轻柔柔吹入我心中⋯⋯

罗大佑说:「当时一面写、一面骂自己:这什么烂歌词!烂死了!简直没脸再混下去!」──「仿佛」不就是「如同」吗,没办法,配乐旋律早就录好,字数非得凑满。 「如此短暂」放在这里有点突兀,用春风比喻爱情,实在难说新鲜。

后面还有两句怎么办?那就情绪转一下:

而今何处是你往日的笑容/记忆中那样熟悉的笑容?这两句,其实是重复同一个意思,实在是没招了。再来接回先前大致写好的副歌:

你可知道我爱你想你怨你念你深情永不变/难道你不曾回头想想昨日的誓言/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

就这样,一代名曲诞生。罗大佑听阿潘唱得好则好矣,却嫌她「太清醒」。建议暂停录音,让她喝了点啤酒。微醺的阿潘对咬字节拍音准都不再那么自觉「计较」,反而唱出了他最期待的「沉醉」之感。一次唱完,一气呵成,成为定版。

罗大佑1982年出版了第一张个人专辑《之乎者也》,其中最出众的一首歌是鹿港小镇。讲的是城市化带来的个人迷惘。一时惊为天人。罗大佑的演唱,嗓音粗哑,又会走音,咬字也不清。跟当时乐坛所能接受的嗓音相差太远。当时歌手的演唱功力,多半是以漂亮干净清澈为上,就算有比较粗犷的风格,也还是有唱将的本领。罗大佑作为一个歌手,在当时被音乐圈认为是不及格的。 虽然他唱功不佳,但是歌词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和批判意识,还是奠定了他台湾音乐教父的地位。我上大学的时候就挺迷罗大佑,基本上他每首歌都耳熟能详。他的歌多比较苦闷沉重。少数比较正面,比如童年。罗大佑还有一首歌就叫《歌》来自于英国女诗人克里斯汀娜·罗塞蒂(Christina Rossetti)的诗,徐志摩翻译。

当我死去的时候亲爱的
你别为我唱悲伤的歌
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
也无需浓荫的柏树

让盖着我的青青的草
淋着雨也沾着露珠
假如你愿意请记着我
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在悠久的昏暮中遗忘
阳光不升起也不消翳
我也许也许我还记得你
我也许把你忘记

--

--

More Less
More Less

Written by More Less

自由撰稿人,时评人,平等公义追求者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