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一段時間沒有更新了,一方面是因為暑假到了在帶孩子,但更重要的是這段時間我跑去當韓粉了。我加入了二十個左右(持續增加中)的韓粉社團或粉專,獨自開車就聽韓粉直播,雖然身上沒有穿國旗裝,但是我的心跟韓粉緊緊相依。
不過現在國民黨初選快結束了,我也該回到我的戰場。為了給自己的韓粉生涯做個記錄,也為了調整心情,讓我從韓粉的生活世界裡跳脫出來,用稍微分析性的方式來寫一寫我所認識的韓粉吧。
So here it goes.
【軍公教韓粉與庶民韓粉】
先從最基本的問題開始好了。韓粉是誰?在我進入韓粉世界以前,我熟識的韓粉大概可以稱為眷村韓粉、或者黃復興韓粉,或者範圍稍微廣一點,可稱為軍公教韓粉。這些六十歲以上、外省為主的長輩們跟韓粉有先天的親近性:韓國瑜是外省人、少年從軍,簡單講,如果大家還記得以前的一篇文章,韓國瑜是喚醒他們塵封記憶的李二狗。
但親切的不只是共享的年少生活經驗而已:韓國瑜離開政壇十幾年,也正好再現了外省軍公教韓粉在過去十幾年之中深刻感受到的政治表達空間的消失。這些人許多受過專科甚至大學教育,二十年前從新黨到親民黨的大規模組織動員正好趕上他們的壯年,對於政治的投入隨著趙少康和宋楚瑜的倒下在過去十幾二十年裡日漸沉寂。馬英九的強勢回歸一度令他們看到希望,但是非常快地就因為學運及蔡英文的挑戰而蒙上陰影。他們的政治參與在2014到2016年跌到低谷,而在這個時候,韓國瑜的出現就像是他們自己再度走上政治舞台一樣,十幾年的政治失語獲得了補償。
這些人支持韓國瑜很容易理解。但我在過去幾週的韓粉生活裡看到的其實是另一批人。就說杏仁哥吧,天下雜誌對他的描述應該足以描繪出一個非軍公教韓粉的形象:
「人稱『杏仁哥』、喊翻轉挺韓成名的吳育全,現在已經到六合夜市設攤,隨著人氣攀升,生意也水漲船高,一個月可以賣兩、三萬杯杏仁茶。 年輕時不愛讀書,十四歲就當學徒,一路當到主廚,中西餐、日本料理都會煮,十年後毅然決然自己擺攤做生意。從焗烤麵、雞排、臭豆腐、油條花枝都做過,本來相信自己的手藝,最後卻失敗收場,各式器具堆滿家裡。直到後來以南杏磨粉做杏仁茶,才站穩腳步養家養孩子。」
除了杏仁哥以外,與他合稱五虎將的陳清茂、文山伯、強強滾、貼紙哥多半也有類似的經歷。他們教育程度或許不及軍公教韓粉,但是久在基層、第一線感受「庶民經濟」的他們有更勝軍公教韓粉的連結與組織能力。陳清茂久任里長、主業是賣魚的文山伯也擔任過鄉長,除此之外,第一線零售端的職業生涯讓他們累積了物流與草根人際互動的經驗。當軍公教韓粉寫長篇貼文挺韓的時候,這些「庶民韓粉」更傾向每天開直播與其他韓粉互動,觸及率雖然低於文字轉錄,但他們與觀眾的互動更直接、也更容易建立個人化的品牌。相對來說,在韓粉社團裡,他們的個人影響力可以說是完勝軍公教韓粉。
與軍公教韓粉相比,庶民韓粉對國民黨的認同度更低,陳清茂更是綠轉藍的樣版。當我身邊的外省藍同時追蹤了韓國瑜和郭台銘陣營的粉專時,庶民韓粉則是非韓不投的主力。眷村的長輩們喜歡韓國瑜的李二狗形象,但對馬英九朱立倫的王大哥也能認同。他們受惠於經濟起飛、大部分住在北部都會區甚至根本就移民北美,因此對於郭台銘代表的國際資本有理所當然的好感。相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