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可口可乐如何成为了硬通货

More Less
Apr 20, 2022

--

上个星期,上海某小区内一位业主主动拿出12听可乐放在楼栋大堂共享给邻居。而今后的几天,开启了一场“以物换物”的奇妙之旅。不经意间,一次12可乐的分享变成了以物换物的有趣实验。其实本意只是免费分享,别人不要意思,就贡献了牛奶,泡面,咖啡,啤酒等别的东西。

可乐为什么在上海成了”以物换物”可以交换任何东西的一般等价物了,这件事情,比较有趣。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有的东西有钱也买不到。比如金融大佬也要加微信群买面包,她肯定不缺钱。而为什么可乐就变得受欢迎了,这个现象值得探讨。

可乐曾经作为碳酸饮料被指糖分太高,不健康。而且被人们称为肥宅快乐水。

可乐一方面是甜食,而甜的东西,容易给人带来幸福感。甜食中的糖分进入人体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大量多巴胺。多巴胺是大脑分泌的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它可以通过血液流遍全身,传递幸福及开心的信息,最后刺激神经,使人产生亢奋的感觉。

相类似的,在日常生活中,平时看似不起眼的白糖,在战时也成为了硬通货。在二战时的日本,一斤白砂糖,能够换来几倍体积的黄金。因为白糖,对身体来说是必需品,离开了白糖,人可能身体会出问题。白糖里面含有的糖分,是人体必须的主要营养之一。对于有低血糖的人来说,甚至可以救命。

在大航海时代初期,蔗糖就成了高价的奢侈品,17世纪中期,荷兰人更是通过贩卖蔗糖赚的盆满钵满,其中主要利润来源于日本等糖类匮乏的国度。

而上海封禁,很多人被困在家中,除了食物有可能不充分以外,长期呆在家中有可能有一定的情绪压力,甚至导致抑郁。

可乐,作为高甜度的碳酸饮料,不但甜,还含气,并含有咖啡因,喝了能让人一定程度的兴奋。这样甜性的食品,除了能够缓解压力,还能带给人一定的快感,何乐而不为。

另外那些奉献出可乐的一些人,可能家里缺别的东西,比如粮食和蔬菜,而可乐并不是必需品,所以愿意拿可乐去换别的必需品。

而对于喝可乐上瘾的人,如果没有可乐喝会比较难受。可乐的独特味道,别的饮料替代不了。这样对可乐有特殊需求的人,也就使可乐的价值得以上升,更加使得可乐称为了硬通货。

可乐依赖症

临床上,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可乐中含有咖啡因,从医学上说,咖啡因是一种精神活性药物。短时间摄入大量咖啡因,能够使中枢神经过度兴奋。长期下去就可能形成咖啡因上瘾,从而出现对可乐的依赖性。

所以有人就会过度嗜好可乐,有些人甚至用可乐作为白水的替代品。不喝可乐就难受。常规表现为,身体不适,精神恍惚,睡眠障碍,食欲不振。头晕烦躁等。

--

--

More Less
More Less

Written by More Less

自由撰稿人,时评人,平等公义追求者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