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背景:新馆疫情导致大批人员事业,李克强在人大会议闭幕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有六亿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符合世界银行的贫困线标准。而且开始允许地摊经济。很多人大学毕业去摆地摊。今天我们来说说文凭通胀对就业的影响。
文凭的通货膨胀,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获得更高的学位,工作职位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随着水涨船高。当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同一文凭和学位,其价值随之下降。
我们要界定一下问题,我们不是讨论该不该增加全民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应该的。但是教育配套设施没有跟上,教育资源分配不足,势必导致教育水平下降。为了达到同等的竞争力,则受教育的期限都会延长,对个人,对社会都不是好事。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也不是好事,因为以前招收一个硕士学历就可以胜任的事,现在需要一个博士生来完成。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
我们认为,文凭通胀,主要有以下一些弊端:
1浪费社会资源2浪费个人时间3从某种角度体现社会发展缓慢提供不了相应的高端职位
随着入学人数增加,并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于是本科生要读到研究生才好就业,对个人和社会资源都造成浪费。对个人的时间来说也造成浪费。
对于3也好理解,大量人力过剩,而生产力增长点没有出现,导致失业增多,更多的人都流向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送外卖
在中国,1980年的大学本科录取率是8%。在1999年之后,随着大学扩招,入学率飙升,到了2018年,全国本科录取率是44.3%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
这个比例情况下,再说大学生满地都是也就不奇怪了,毕竟每4个青年人(21岁-35岁)中就有一个大学生。如果再区分城市和乡村,那么肯定是城市的大学生比例更大。
大学生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天之骄子,到现在的博士生遍地走,硕士生不如狗。两个最不该产业化的产业产业化了,那就是教育和医疗。这样增加了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性,其实是剥夺了更多的人平等受教育的权利。高等教育资源明显向大城市以及富裕人群倾斜。这对于出身贫寒的人来说并不是好事。对于教育资源缺乏的边远山村的孩子来说,通过受高等教育改变个人命运的希望则变得更加渺茫。从前的那种山窝窝里飞出个金凤凰的励志故事,也许就不那么容易在现实中存在。像韩国电影《寄生虫》里面反应的阶级固化的现象则更难被打破。
北京语言大学幼儿园:招聘,硕士以上学历。挤占公共资源。
上海交大保卫处,研究生教育学历,硕士及以上学位。本科毕业连保安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都找不到。
程序员从之前的稀罕货,到程序员遍地都是。35岁危机。这也就不难理解,B站后浪视频出来,哀嚎生一篇。在B站搜索国际歌,看一下那里的弹幕,像海洋一样,一看全是程序员在那里哀嚎。
什么原因造成高学历地摊化。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前面说的大学扩招和教育户产业化。
第二个原因社会内卷化。就是社会和组织,现在已经没有突变式的发展,也没有渐进式的增长了。预想方式一点一点往上走,其实不是。只是简单层次的自我重复。就是一遍一遍的轮回。文化经济艺术发面虽然有些进步。经济停滞,发展也面临增长乏力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认为的新兴产业匮乏,他的生产力丧失了优势,利润率也在下滑,就业率饱和,像程序员,教师。挤压在低端岗位上,才会都去做外卖送餐,体力劳动,直到下一轮的技术革命开启。下一轮的技术革命什么时候开始,还不知道。